台风“韦帕”逼近下的智慧城市考验:户外灯杆屏能否扛住14级强风?

      随着2025年第6号台风“韦帕”以12-14级(33-42米/秒)的强劲风力逼近华南沿海,广东、海南等地正严阵以待。这场气象灾害不仅是对城市应急体系的考验,更让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——户外灯杆屏的安全性成为焦点。在狂风呼啸中,这些肩负着信息发布、应急响应和城市治理功能的“智慧终端”,能否在强台风中“站稳脚跟”。

户外灯杆屏

      根据中央气象台最新预警,“韦帕”预计于20日下午至夜间在广东深圳至海南文昌一带沿海登陆,其14级阵风(42米/秒)已达到《建筑结构荷载规范》中A类粗糙度地区(近海海面)50年一遇基本风压的1.2倍。广东省已启动防风Ⅱ级应急响应,深圳、广州等城市同步发布台风黄色预警,海事部门对珠江口水域实施交通管制,沿海景区全面关闭。这场台风的威胁不仅来自风力本身。自然资源部监测显示,广东沿岸将出现50-200厘米的风暴增水,珠江口海域浪高预计达5-8米,叠加天文大潮可能引发海水倒灌。在这样的极端天气下,户外灯杆屏作为城市公共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,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公众安全与城市运行。

户外灯杆屏

      华南地区是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先行区域,户外灯杆屏部署密度居全国前列。例如广州海珠区太古仓路沿线密集分布着74块视爵光旭领航系列灯杆屏,覆盖1公里路段,承担着交通指引、气象预警和商业信息发布等功能。深圳罗湖、浙江舟山等沿海区域的灯杆屏则集成了温湿度传感器、风速监测仪,实时推送潮汐预报和避难路线。

户外灯杆屏

      这些设施在强台风面前面临严峻考验。根据《建筑结构荷载规范》,14级台风对应的风压值约为0.88kN/m²,远超深圳现行智慧灯杆0.75kN/m²的设计标准。2018年台风“山竹”期间,深圳因树木倒伏导致484基灯杆受损,部分灯杆因壁厚不足(仅3.0mm)在强风中折断。2024年台风“摩羯”侵袭雷州时,120余基路灯杆因基础松动倒伏,暴露出传统钢质灯杆抗风设计的局限性。

户外灯杆屏

      技术层面,灯杆屏的安全隐患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:一是结构设计,传统焊接工艺的钢质灯杆在长期盐雾侵蚀下易出现锈蚀,导致抗风能力下降;二是风荷载计算,现有标准多以10分钟平均风速为基准,而台风瞬时阵风可能超出设计值30%以上;三是安装维护,部分区域灯杆基础埋深不足200mm,且未采用倒锥形化学锚栓,在强风下易发生倾覆。

户外灯杆屏

      面对台风威胁,行业正通过材料革新、结构优化和智能监测提升灯杆屏的抗灾能力。Tecnon在浙江舟山滨海区域部署的灯杆屏,采用镁铝合金压铸工艺,重量减轻40%的同时抗风强度提升50%,表面纳米涂层可抵御盐雾侵蚀30年。而智能监测系统的应用进一步增强了安全性。深圳部分区域的灯杆屏集成倾角传感器和应变片,实时监测杆体位移,当风力超过设定阈值时自动切断电源并推送预警至市政平台。

户外灯杆屏

      面对“韦帕”逼近,广东、海南等地已启动专项安全检查。根据广东省住建厅要求,各地对户外广告设施进行全面排查,重点检查灯杆基础锚固深度、焊缝质量和抗风验算报告,对不符合12级台风标准的设施实施临时加固或拆除。这种预防性措施需要长效机制支撑。《广东省智慧灯杆技术规范》明确要求灯杆屏抗风等级不低于12级,且需通过风洞试验验证。

户外灯杆屏

      台风“韦帕”的到来,暴露出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薄弱环节。尽管技术进步显著,但部分区域仍存在“重建设轻维护”的问题。例如2024年雷州台风灾害中,因未及时更换锈蚀螺栓导致灯杆倒伏的案例占比达37%。建议将14级台风荷载纳入沿海地区灯杆屏强制标准,推广《高耸结构设计规范》中的安全系数要求,确保材料强度和锚固深度满足抗风需求。

户外灯杆屏

      当台风“韦帕”的狂风掠过华南沿海,户外灯杆屏的表现不仅是技术问题,更是城市治理能力的缩影。从广州太古仓路的智慧灯杆到深圳前海的格栅屏,这些设施正通过材料革新、智能监测和精细化管理,在极端天气中守护城市的安全与秩序。这场考验终将过去,但留给我们的启示是:智慧城市的建设,需要在追求科技感的同时,筑牢安全底线,让每一块灯杆屏都成为经得起风雨的“城市守护者”。

Copyright 2025 LED灯杆屏_LED广告机_户外LED广告机_智慧灯杆_智慧路灯 太龙智显科技(深圳)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   粤ICP备18055657号-4技术支持:神州通达网络

15919811116

微信客服